top of page
校長教室

第二十六課:​ 求覺尚需捨自身


尼泊爾列些林高級佛學院

求覺尚需捨自身,何況一切身外物,故於身財盡捨卻,不望報是佛子行。

大家好!今天講佛子行三十七頌二十五偈。偈文是?但「求覺尚需捨自身,何況一切身外物,故於身財盡捨卻,不望報是佛子行。」意思是無論何物,無論大小,布施的時候不要有吝嗇。布施的對境是自己以外的其他六道眾生。布施是給予的意思。藏文是「禁巴」,敬語是「布施」,一般叫法是「給予」。布施者,或者給予者是誰?是我們自己,布施的對象是六道其他眾生。自己給予自己不叫「布施」。 布施的物品是我們的身體,財富受用和自己喜歡的事物。 六度波羅蜜中的第一個波羅蜜就是布施,對所施之物不懷貪執,這需要沒有吝嗇的心態。心懷吝嗇的布施不是正確的布施。雖然布施的對境是六道所有眾生,但是我們現階段只能布施給我們看得見,接觸得到的困苦眾生為主。我們可以發願日後能布施給六道一切眾生。 「求覺尚需捨自身」,「覺」的意思就是成就佛果,究竟的安樂。如果想得到究竟的快樂,連自己最珍愛的身體都要布施,更何況身外之物。 所以財富受用也要捨得布施出去,而且不希求回報。如果希望別人會回報我們而行布施,這是凡夫帶著自利的動機而布施,不是為了利益他人而布施,不屬於六度中的布施波羅蜜,不求回報的布施才是菩薩的修持。 所以我們要懂得布施的對境和什麽是真正的布施。如果我們了解布施的正確方式,小布施也會有大果報;否則大布施也未必能得到利益果報。 前面講到布施的時候不能對財物有執著和吝嗇。如果我們布施的時候有求回報的心理,就不是廣大的布施,而是像做生意一樣的希望得到利潤。布施的對境是處於痛苦中的所有眾生,一視同仁,布施者是自己,布施的方式是不求回報,這樣就是一個正確的布施。我們現在沒有把自己的身體和財物全部布施的能力,菩薩有這樣的能力。但是作為凡夫,我們可以練習,布施由少到多,觀察自己有沒有吝嗇的心。布施後要觀察自己有沒有心生後悔或希求回報。我們會布施給我們喜歡的人,這是有偏𥘵的布施,不是正確的布施方式。建立在平等心上的布施才是正確的。他們想要什麽就給他們什麽。 用一個比喻來說,你給狗布施食物,不會對那點食物吝嗇,亦不會希望狗會給你回報,這樣的布施就是正確的布施。根本頌裏面講「求覺尚需捨自身」這是菩薩的境界,凡夫很難布施自己的身體。但是我們還是要逐漸練習和不求回報。佛經裏面講到如果布施就會變得富有,持戒就會快樂。布施能累積福德,有了福報,做任何事情都會順利。有的人覺得如果不布施身體就成不了佛,感到害怕而放棄成佛的理想。不要這麽想。我們慢慢的做,根據我們自己的情況和能力來布施,能做到什麽程度就做到什麼程度,並好好發願,將來總有一天會像聖者菩薩們的能布施一切。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