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課: 雖乏資財為人賤
雖乏資財為人賤,復遭重病及魔侵,眾生罪苦仍取受,無怯弱是佛子行。
大家好,今天繼續講佛子行第十八偈「雖乏資財為人賤,復遭重病及魔侵,眾生罪苦仍取受,無怯弱是佛子行。 」在這一偈中的重點是「無怯弱」,是指不要膽怯,不要有「我什麼都做不好,我沒有這種能力,我不會成功」這樣的心態。
無論是在世間法上還是佛法上都要有勇敢的心,有能夠做到的信心。 偈中講到了四種情況:1.乏資財,2.為人賤,3.遭重病,4.魔侵。
第一種情況乏資財,是指有時候我們會在生活中遭遇缺乏資財的,或者是貧困的狀況,在這種時候應該要做到不怯弱;第二種情況為人賤,是指當你脆弱時,又或者生活貧困時,便會有人來欺負你或是輕賤你,欺負你的人可能是地位比你高的,平等的 ,乃至比你低下的,甚至有可能是自己的親人、朋友,但面對這樣的狀況時也應該做到無怯弱。 第三種情況遭重病,是指遭受了很嚴重的病症,例如癌症或是其它的絕症之類的很嚴重的疾病時,也應該做到無怯弱。 第四種情況魔侵,是指遭受惡緣或遭遇惡果,因為惡緣、惡果是看不到的,由於我們無始以來造了很多的惡業,現在惡果成熟了,所以出現了惡業所帶來的苦果報應。
以上四種情況是我們凡夫常常會遇到的,在這些情況發生的時候我們要能夠接受並且修持菩提心,自己受苦之時,想到其他眾生亦同樣在遭受痛苦,提起勇氣發願由我自己來承受眾生的罪業並回向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要勇敢的發願, 毫無怯弱的替眾生承受惡業、惡果。 要像菩薩一樣心胸廣大、勇敢的發願,要做到能夠安忍,能夠接受苦果,這樣就是菩薩的修持。
一般來說,我們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苦,比如上面所講的四種情況,雖然所有的人都希望生活富足,但有人會受生活匱乏、貧困的苦,而且很難做到馬上就能脫離生活的貧困。 第二種情況其實只能是跟我們有關聯的人才能夠欺負我們,完全沒有關聯的人不會知道我們的狀況亦不會來欺負我們。 第三種情況是遭遇重病,因為我們有「色蘊」身體,所以會產生病,遇到好的緣可能不會生重病,但是遇到惡緣就會生病,在衣食住行中都是可能遇到惡緣而遭遇病痛的。 第四種情況是魔鬼的侵擾,有時候我們會認為有顯像的才能傷害我們,但魔侵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比如我們可以感受到風,但風是無形無色的,也是看不到、摸不著的。 為什麼有些人會被魔侵,而有些人不會呢? 這取決於業,有些人造了很多善業,而有些人造了很多惡業。 那麼惡業就會產生魔侵的狀況。 所以當有些人說他被魔鬼侵擾了,要祛魔等等,但其實是很難馬上消除的,因為所謂的魔鬼就是我們過去積下惡業的果報現前,它無形無色且不被看到,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消除惡業,如果我們消除了惡業那麼自然而然就會漸漸消除魔鬼的侵擾, 這就是緣起法則。
因為有各種各樣的眾生行為,所以有各種各樣的業和苦,以上的四種情況就是常常會發生的狀況,有些人雖然沒有生活上的困苦,但可能會有其它的情況,有的可能四種情況都有,有的可能只有其中一種,每個人遭遇的狀況都是不同的, 但是在遭遇這些情況的時候,我們應該忍耐和發願去承擔眾生的苦,雖然我們沒有辦法真正的去替代眾生承受惡業、惡果,但我們應該勇敢的發願,不要恐懼,不要害怕因為發了願就擔心真的要承受其他眾生的惡果,實際上亦不可能的, 若然豈非因果錯亂。 這些只是訓練我們發展善良心態的增上方式,所以我們應該毫無怯弱的去努力,以登地菩薩們為榜樣去訓練我們的發心和動機,這就是佛子的修持。
圖片說明: 校長確戒仁波切於 2015年尼泊爾地震災難中,寺廟建設盡毀,仍然堅毅地帶領僧眾,幫助尼泊爾受災居民,重建他們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