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校長教室

第十二課:諸苦由貪自樂起


諸苦由貪自樂起,佛從利他心所生,故于自樂他諸苦,修正換是佛子行。

大家好,今天我們講佛子三十七頌的第十一偈「諸苦由貪自樂起,佛從利他心所生,故于自樂他諸苦,修正換是佛子行。 」

偈中所說的「正換」是什麼意思呢? 是指真正的交換、替換快樂和痛苦,把自己的快樂給予他人,把他人的痛苦自己來承受。 但目前還是凡夫的我們沒有辦法做到把自己的快樂和他人的痛苦進行交換,原因是我們自身的福報不夠。 以自己的快樂與他人的痛苦做自他的交換也是累積福報的一種方式。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做「正換」呢? 也就是說為什麼我們要把自己的快樂與他人的痛苦做交換? 偈中講道「諸苦由貪自樂起」,我們的痛苦都是來自于唯獨貪圖自身的快樂。 「佛從利他心所生」佛陀是徹底證悟了真理而得到究竟永恆安樂的覺者,也稱為正等覺佛。 圓滿的佛陀是由利他的心而產生的,利他的心則是依靠慈悲心而產生的,所以「故于自樂他諸苦」是告訴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快樂給予他人,和自己承受他人的痛苦。 但是尚為凡夫的我們暫時很難做到這一點,真正達至能做到「正換」是需要有很大福報的,這裡所說的「正換」是就世俗菩提心來說,世俗菩提心是源自慈心和悲心,所以「修正換」是佛子應該做的修持。

「正換」的意義是非常廣大和深奧的,一般來說,眾生都是只想要快樂,不想要痛苦。 「正換」的意思並不是說要消除痛苦得到快樂,而是說一切有情眾生想得到快樂,卻不了解如何才能得到快樂,也不了解真正的快樂是什麼,所以有情眾生都是生活在自己造作的「業」中。

把自己的快樂給予他人,把他人的痛苦拿來自己承受,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我們要在如何斷除他人痛苦的方法上努力,如果可以幫助他人漸漸斷除痛苦,那麼自然而然也會令快樂增長。 如果只是想要簡單的把自己的快樂與他人的痛苦做交換是不太可能的,因為這裡面牽涉到因果業力,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因果業力也有自然的規則、規律的。 所以我們要把快樂給予他人,就是要給他快樂的因和獲得快樂的方法,也要給予他人消除痛苦的方法。

我們要訓練自己升起自他平等的心,好好的練習之後才能夠做到。 要思維自己想要快樂,他人同樣想要快樂,這樣來訓練自他平等的心。 現在還是凡夫的我們想要做到自他平等也不容易,這也同樣是因為我們自身的福報不夠,但我們應該盡量的去發願消除他人的痛苦,這樣慢慢的就可以做到自他平等,也可以說是自他交換。

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訓練自他交換,就是修持菩提心的方法,佛果也是來自于菩提心的修持。 首先我們要具備一顆善良熱誠的心,如果沒有善良的心就不會生起慈悲心,如果沒有慈悲心就不會生起菩提心,如果沒有菩提心就不會證得佛果。

打個比喻:菩提心就是一朵花,花是由幼苗長出來的,幼苗就是慈悲心,但幼苗也是通過種子才能夠發芽的,那麼善良的心就是這顆種子。 所以一朵美麗的花也是需要依靠種子這個因才能夠得到的。

擁有菩提心才能如法修持自樂與他苦的互相正換,而能修持「正換」是需要很大的福德的。 以上的比喻告訴我們,雖然我們不能夠一下子就得到一朵美麗的花(菩提心),但我們可以先去種下一顆種子(善良的心)。 因此在修「正換」前要先練習自他平等,先擁有一顆善良的心,然後生起慈悲心,進而生起菩提心。 雖然對於還是凡夫的我們來說是很難做到,但我們要在因上努力,那麼慢慢的就會生起慈悲心、菩提心、修「正換」的心。 因此,「修正換是佛子行」。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Following the guidance of the principal, the Hong Kong Karma Leksheyling (Buddhist Organization) integrates Dharma into life. We privides basic Buddhist studies, and courses focusing on mental health and research projects.

香港噶瑪列些林佛學會跟隨校長的指引,把正法融入生活,主辦基礎佛學,及以人類身心靈健康為主的課程,科硏項目等。

聯絡我們
Contacts

852 - 6426 6641

leksheylinghk@gmail.com

訂閱校長資訊
Stay Connected with Choje Rinpoche

© 2023 by Hong Kong Karma Leksheyling.  Created by Le Petit Princ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