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課:因惑說他佛子過
煩惱分有多種,這裡主要是嫉妒所致,我們因為嫉妒而去講述他人的過失。根本頌中講到「因惑說他佛子過」,這裡的「惑」是指嫉妒的心,以嫉妒的心去講述修行者或是菩薩們的過失,不懷尊重進而譭謗。
第三十二課:若不細察己過失
「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 」佛陀在藏文中稱為「桑給」,桑就是「淨」的意思,清淨我們的過失;「 給」是增長的意思,增長我們的聖慧。所謂的錯亂就是過失一面,聖慧就是功德一面,「佛陀」就是淨除所有錯亂而開顯聖慧。
第三十一課: 無慧善導前五度
修持空性智慧是非常重要的。 根本頌中講到「無慧善導前五度,正等覺佛不能成」,是說倘若沒有這種能正確分析了知萬法雖顯而空的甚深明空智慧,之前所講的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和禪定等波羅蜜)是不能成辦的,而且要了悟究竟真理,得到恒久不變的安樂,和成就究竟正等正覺圓滿佛陀果位,必須依
第三十課: 甚深禪定生慧觀
密乘主要是修本尊,持咒或者修禪定;大乘是以修慈悲心和六度(佈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智慧)來達到; 南傳主要是禪定修習,捨棄此生貪著。 這些都是深奧廣大的。 大乘有根道果,見地禪修的方法,小乘也有見地修行的方法,密乘也有根道果,見地的修法。 你們以後有時間要一步一步的學習,先
第二十九課: 唯求自利二乘人
唯求自利二乘人,猶見勤如救頭燃,為利眾生啟德源,發精進是佛子行。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講佛子三十七頌第二十八偈。 「唯求自利二乘人,猶見勤如救頭燃,為利眾生啟德源,發精進是佛子行。 」 這一偈中的重點是講「精進」,精進就是指努力地去做我們感興趣的事。...
第二十八課: 欲享福善諸佛子
欲享福善諸佛子,應視冤家如寶藏,于諸眾生捨怨心,修安忍是佛子行。 大家好! 今天是佛子行三十七頌第27偈。 偈文裡「欲享福善諸佛子,應視冤家如寶藏,于諸眾生捨怨心,修安忍是佛子行」。 這裡面的最重要的是「修安忍」,就是忍辱。...
第二十七課: 無戒自利尚不成
凡夫對三有的貪執甚重,總是為了自己今生的受用而努力,但是也應該合乎世間的法則來做。 而這偈頌所說的「勤護戒」是指精勤護持佛法的戒律,這也是佛子的修持。
第二十六課: 求覺尚需捨自身
求覺尚需捨自身,何況一切身外物,故於身財盡捨卻,不望報是佛子行。
第二十五課: 諸苦猶如夢子死
諸苦猶如夢子死,妄執實有起憂惱,故于違緣會遇時,觀為虛妄佛子行。 大家好,今天繼續講佛子三十七頌第二十四偈「諸苦猶如夢子死,妄執實有起憂惱,故于違緣會遇時,觀為虛妄佛子行。 」 在這一偈中的重點主要是講「觀為虛妄」意思是不要把迷亂的假像視為真實,應該要知道它們只是虛妄的顯現...
第二十四課: 設若會遇悅意境
設若會遇悅意境,應觀猶如夏時虹,雖現美麗然無實,離貪著是佛子行。 大家好,今天我們講佛子行第二十三偈「設若會遇悅意境,應觀猶如夏時虹,雖現美麗然無實,離貪著是佛子行。 」 在這一偈中重點是講「離貪著」。 對什麼方面要離貪著呢?...
第二十三課: 諸所顯現唯自心
在這裡講到「不著意」,「著意」就是執取、執著的意思,所以對任何的好的壞的情況都應該「不著意」不執著。但是並不是說像喝酒喝醉了以後大腦一片空白的那種無思想的狀態。
第二十二課: 五欲品質如鹽鹵
如果我們有了貪著就會產生困擾。 比如貪著食物,初時有營求之苦,中間有守護之苦,之後有丟失之苦,從而產生困擾。
第二十一課: 倘若未伏內嗔敵
倘若未伏內嗔敵,外敵雖伏旋增盛,故應速興慈悲軍,降服自心佛子行。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講佛子行第二十偈「倘若未伏內嗔敵,外敵雖伏旋增盛,故應速興慈悲軍,降服自心佛子行。 」 在這一偈中的重點是要降伏、調伏自心,如果我們不能調伏自心的話,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順心意的人和事時,便會...
第二十課: 雖富盛名眾人敬
雖富盛名眾人敬,財富量齊多聞天,猶觀榮華無實義,離驕慢是佛子行。 大家好,今天繼續講第十九偈「雖富盛名眾人敬,財富量齊多聞天,猶觀榮華無實義,離驕慢是佛子行。 」 這一偈中主要講不要有驕慢的心,也可以說是我慢,例如覺得自己非常優越,有很多的財富,有很高的地位等等。...
人生洪流中苦樂
人生洪流中苦樂 隨日遷移轉動性 願成喜樂及德望 圓滿善因之緣起 人生就如河流,河流中時會遇上各樣衝擊,有如流水總會碰上高低起伏,時而痛苦,時而快樂。 事實上,我們經常身處於快樂和痛苦當中,輾轉反側,就如河流裏的水永遠是流動和多變的。河流並沒有一種固定性,就像我們並不會固...